常見的房屋漏水部位有哪些
房屋漏水是常見的裝修和居住問題,不同部位的漏水原因和處理方式差異較大。以下是常見的房屋漏水部位及特點,幫你快速定位問題:
一、屋頂/樓頂
易漏點:
1.屋面裂縫:混凝土結構因溫差收縮、沉降等產生裂縫,導致雨水滲入。
2.防水層老化:卷材或涂料長期暴曬、凍融后開裂、鼓包,失去防水功能。
3.落水口 / 排水口:雜物堵塞導致積水,或接口處密封不嚴漏水。
4.煙囪 / 通風口根部:與屋面連接處密封膠開裂,或防水層未包裹到位。
5.太陽能 / 空調設備基座:安裝時打孔破壞原有防水層,未做防水處理。
典型表現:雨后頂面出現濕痕、發霉或滴水,冬季可能因積雪融化滲漏加重。
二、衛生間 / 廚房
易漏點:
1.管道根部(地漏、水管):
1.地漏周邊防水層開裂,或管道與樓板交界處密封不嚴(常見 “管根八字縫” 漏水)。
2.下水管道破裂、接口松動(如 PVC 管老化開裂)。
2.陰陽角:墻面與地面夾角、墻管陰陽角未做防水附加層,易因應力集中開裂。
3.防水層破損:
1.裝修時敲砸、打孔破壞原有防水層(如安裝浴霸、掛鉤)。
2.瓷磚鋪貼空鼓,積水滲入砂漿層后沿縫隙擴散。
4.墻面防水高度不足:淋浴區墻面防水高度低于 1.8 米,導致墻體背面返潮發霉。
5.瓷磚縫隙:填縫劑老化脫落,積水通過磚縫滲入砂漿層(非結構性漏水,但需警惕防水層是否破損)。
典型表現:樓下天花板洇水、墻角發霉,或自身墻面出現 “水印”、地磚邊緣返堿。
三、外墻
易漏點:
1.墻體裂縫: 1.砌體結構因沉降、溫差產生豎向或斜向裂縫(如磚墻灰縫開裂)。
2.外保溫層空鼓脫落,雨水滲入后沿墻體流動,從薄弱處(如窗邊)進入室內。
2.門窗洞口:
1.窗框與墻體縫隙密封膠開裂、老化(常見于推拉窗)。
2.窗臺坡度不足(甚至倒坡),雨水滯留后滲入窗框底部。
3.空調孔 / 排氣孔:孔洞未做密封處理,或套管與管道間縫隙未填實(尤其高層外墻風大時易灌水)。
4.腰線 / 裝飾線條:線條根部防水缺失,或混凝土澆筑不密實形成 “引水渠”。
典型表現:雨季墻面局部濕痕、涂料起皮脫落,或窗邊、空調孔周邊出現滲水痕跡。
四、地下室 / 地下車庫
易漏點:
1.底板裂縫:混凝土澆筑時振搗不密實,或地基沉降導致底板開裂,出現 “點狀滲漏” 或 “串水”。
2.側墻施工縫:新舊混凝土結合處(水平施工縫)未做止水帶,地下水沿縫隙滲出。
3.穿墻管 / 后澆帶:管道與混凝土間密封不嚴,或后澆帶澆筑質量差形成滲漏通道。
4.頂板裂縫:樓上地面滲水通過結構層進入地下室(需區分是上層漏水還是地下室自身防水問題)。
典型表現:潮濕季節墻面 “冒汗”、有水珠凝結,或底板出現明水、積水。
五、陽臺 / 露臺
易漏點:
1.排水坡度不足:地面找平層坡度<2%,導致積水無法及時排出,長期浸泡防水層。
2.防水層破損:
1.放置重物(如花盆、洗衣機)壓裂防水層。
2.欄桿根部、地漏周邊未做防水附加層。
3.外墻與陽臺交界處:陽臺欄板與外墻連接縫密封膠開裂,雨水沿縫隙滲入室內。
典型表現:陽臺地面積水、墻面發霉,或樓下對應位置出現洇水。
六、其他特殊部位 1.廚房煙道根部:煙道與樓板交界處混凝土澆筑不密實,或防水層未上翻足夠高度。
2.電梯井 / 消防通道:結構混凝土缺陷(如蜂窩、麻面),或防水卷材搭接不良導致漏水。
3.伸縮縫 / 沉降縫:縫內填縫材料老化失效,或止水帶安裝不當,雨水通過縫隙滲入。 快速判斷漏水類型的方法
1.持續性漏水:可能是管道破裂(如自來水管、下水管),需打壓測試確認。
2.雨季 / 洗澡后漏水:多為防水層問題或排水不暢。
3.樓上用水時樓下漏:可能是樓上衛生間防水破損,需聯合樓上排查。